孩子特別愛吃或不愛吃某些食物,多半是有原因的,舉例而言,當孩子生病沒胃口時,明知布丁、炸薯條、可樂不是理想的食物,但因孩子哭鬧不休,父母很容易心軟屈服,導致孩子養成錯誤的飲食習慣。孩子身體要難健康,尚須仰賴家長若足夠的健康意識。
雅晴的兒子已是小三生,卻常被朋友誤認是幼稚園大班,擔心兒子繼續偏食會長不高,逼他吃這、吃那,母子兩人經常上演一個餵,一個逃的餵食大戰。 該如何糾正?專家提出以下要點。
現在臺灣每3個小孩中就有一個是「小胖子」,而且課業壓力加上缺乏運動環境,讓孩子即使想動都缺少機會,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醫師林硯農提醒,要變瘦還是老話一句「少吃多動」,持續實踐健康的飲食、運動習慣才能見到成效。
為何孩子常喊餓?難不成是正在長肉,才會時時想吃東西?幼稚園、國小學童4點多就放學,距離晚餐還有2、3個小時,這時該如何選擇餐間點心,才能美味營養免於孩子挨餓,又不影響晚餐食欲?
飲料中的高糖分、色素和香料,除了是造成兒童肥胖的主因,增加新陳代謝症候群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胰臟癌等慢性病的罹患機率,更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。想讓孩子多喝白開水,專家分享,師長的「4不原則」從小養成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。
研究顯示,75%的兒童每天攝取大量咖啡因,來源大多是可樂和汽水,孩童長期攝取過量咖啡因可能導致心悸、失眠、生長激素分泌異常及骨鬆等症狀;還可能依賴咖啡因,出現焦慮、情緒改變等現象,導致活動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影響腦部發育及智力發展。
在許多爸媽的認知中,認為青少年多吃點,以後才長得高,然而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後,才發現血壓、血糖及三酸甘油脂等指數都過高,代謝症候群問題相當嚴重。你家孩子正值青春期,卻有中廣身材,有著圓圓的肚子、胖胖的腰圍像聖誕老人一樣嗎?小心胖嘟嘟的外表下,埋下「心血管疾病」的隱因!
肥胖已成為現代學童最大的健康隱憂,許多和肥胖有關的慢性病,從小就開始累積,忙碌的父母別忘了抽空多關心一下孩子的飲食習慣!
夏天來臨,不只大人愛吃冰,小孩更愛吃冰,不過冰吃多了真的會對身體不好嗎?很多家長允許小孩嘴饞時吃些冰,選擇甜筒、冰淇淋為什麼比思樂冰來的好?若不給小孩吃冰,改成水果味的冰水合適嗎?
夏天,許多人都認為是吃冰的季節,大人愛吃冰,小孩更愛吃冰,可是發育還未健全的孩子真的適合吃冰嗎?假如孩子有過敏體質,或是平時有些挑食,想讓他多攝取牛奶或水果,該怎麼自製冰棒,消暑又能補充營養?
您聽過親朋好友說道:「你的孩子胖胖的好可愛」嗎?有證據指出,有肥胖父母的小孩,通常比較不愛動,到底該父母該怎麼提供肥胖兒童活動的機會,做良好的角色典範,鼓勵孩子多活動來改善肥胖呢?兒童的飲食與活動習慣是怎麼養成的?兒童的飲食習慣,真是「遺傳」自父母嗎?
家長的飲食習慣是孩童的模仿對象,提供孩子正確的生活習慣,將有助於體型的改善。如果父母能讓孩子自小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及活動習慣,可大幅減少未來肥胖的機會。不想小孩肥胖走樣,12個生活重點父母必知 !
你有多久沒和孩子一起用餐呢?親子共餐是一家人最寶貴的時刻,也對孩子身心發展具有正面幫助;家長可在共餐時刻引導或鼓勵兒童攝取健康的食物內容,進而減少孩子挑食的行為、有助於體重控制;同時也有益於孩子的情緒發展,減少孩子憂鬱、焦慮的行為發生,讓孩子情緒管理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