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夜唱沒找我,一定是不喜歡我!」、「老師要我回答,是認為我上課不專心!」以上是社交焦慮症面對不順心的情境,常出現的負面念頭。社交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,好發於青春期,患者會出現對人際關係、社交情境存在不合理的想法。黃偉俐身心科診所臨床心理師黃惠萱表示,在認知行為治療上,會優先教導患者放鬆技巧,進而改變他們偏差的負面思...
浮上檯面的校園霸凌事件,讓家長看了痛心,立委看了憤怒,小孩看了懼怕。究竟校園霸凌是什麼?又是如何發生?
青少年深夜被同學賞耳光的影片不時在網路流傳,令人心痛,究竟該如何防範校園霸凌?現代爸媽忙於工作,疏於關心孩子,容易忽略孩子發出的「SOS」訊息!其實,身為第一線的守門員的家長、老師若能留意孩子身上的細節,即時掌握警訊,或許就能提前預防悲劇發生,共同營造一個無霸凌的校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