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的孩子總是活力旺盛、精力充沛,此時的他們,應有健康的管道發洩過多體力,並藉此多元發展自我的興趣與專長。
新一代年輕人的性行為有多開放?當發生事情時又該誰來解決?成人的世界又能帶給青少年什麼樣的性價值觀?「開學了,妳拿掉了沒有?」年輕學生的「 9月墮胎潮」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時,大眾社會驚懼之餘半信半疑;沒想到開學後不久,台北國中女生廁所產子、花蓮國中女生把產下的男嬰丟到垃圾車..聳人聽聞的事件一件件爆發,社會終被迫面對孩子...
青少年很在乎得到同儕間的認同感,如果遭到排擠,協助他去除不受歡迎的負面特質,讓他盡情享受人際關係的樂趣。段考成績公布了,樂樂「又」進了全校前十名。接受爸媽的道賀後,樂樂卻告訴我們:「其實升上國二以後,成績進步並不是最快樂的事。」
長輩過度溺愛或矯正不當,恐造成孩子行為偏差, 當孩子出現翹課、打人、偷錢等偏差行為時,如何與孩子溝通、導正行為?孩子的偏差行為,總讓父母感到頭疼,問題背後也許是從小溺愛、矯正不當或是偏激的價值觀。當問題出現時,家長如何針對問題,著手糾正,又不影響親子關係?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董旭英為大家解析。
青春期的孩子很在意父母的形象,尤其深怕父母會在同儕面前出醜丟臉,其實只要讓他實際參與父母在外的各項表現,相信他會和父母站在同一條線。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夢土,盡早幫助青少年發現心中的夢土,他可以清楚知道自己能在這塊夢土上種下什麼?
孩子邁入青春期,彼此見面講不到兩三句就吵架,讓你很頭痛嗎?不想家庭氣氛繼續低迷,面對大孩子該怎麼溝通?
「反正我就不是讀書的料!」「明明有讀書還是考不好,乾脆不要念了!」成績老是毫無起色,孩子因此喪失自信,甚至自暴自棄。該怎麼幫助他們突破逆境,重建自信心?
兒童、少年離家的新聞層出不窮,為什麼小小年紀的孩子,會認為外面世界比自己的家安全?究竟是什麼原因,讓他們選擇離家逃避?家長該如何尋回孩子、找出孩子內心的癥結點,避免同樣情況再發生?
身為父母親的你,是否也曾為了進入孩子的世界而傷透腦筋,其實關鍵往往在於溝通時,是否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、是否用對的方法說話,以及是否適時地表達對孩子的關心,都是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必須思考的課題。
由於兩代成長背景大不相同,現代社會又快速變遷,兩代的價值觀與想法難免有些不同,有時父母無心的行為卻可能引起子女強烈的反彈,要避免這種不必要的衝突,就應探究孩子的心理,認識他們看重的事物,才不會踩進地雷區,炸得親子關係傷痕累累。
許多父母覺得青春期子女離自己愈來愈遙遠,與孩子無話可聊、無事可做,其實只要用心找到親子間共同的交集點,一起從事喜歡的活動,就可大大拉近彼此距離。
你是否也曾不知如何與家中青少年溝通而苦惱?雖然每個家庭狀況不同,「用心」卻是把萬用鑰匙,用心體會孩子立場、找尋共同興趣、尊重孩子隱私權,才能開啟封閉的心房,營造甜蜜蜜的親子關係。看看親職教育專家,如何在生活中與孩子心貼心。
少子化讓你把孩子當寶,什麼都幫小孩準備好?當心從小的溺愛養成孩子不健全的人格特質。教育要從小開始,父母要收起擔憂、學會放手,別再幫孩子擦屁股,讓孩子面對問題、學會負責,才能培養一生受用的應變力!
有父母常問,我的孩子國小都好好的,為什麼到了國中個性、行為變那麼衝?成大教育所所長董旭英教授指出,愛的教育並非孩子一遇到困難就出面幫孩子解決,父母越早修正教養方式,對孩子人格發展越好。
有些孩子自從進入青春期,就像換了一個人,成了家人頭痛的超級大麻煩。原本個性善良、有點自我的小男孩,變得我行我素。家有叛逆青少年,還有有什麼辦法能搞定?
一般高中生孩子除了餐費,每月也多少能獲得一些零用錢,倘若孩子常藉故要求更多零用錢求「贊助」,爸媽該如何應對,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金錢支配習慣?例如,由記帳中,讓青少年了解正確的消費觀,以及父母的金錢觀,增加親子間的了解。
成長中的青少年或出於本能、或因荷爾蒙作祟,老嫌父母囉唆,厭惡教訓、頂撞關心,父母千萬不要被激怒,以不歡而散的吵架方式收場。
社群媒體上不少藝人唱歌、跳舞的影片魅力十足,不少青少年嚮往進入這個五光十色的舞台,獲得掌聲、享受粉絲追逐的成就感。不過,許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星夢不全然支持,若孩子有夢想,如何才能讓星路走得更長遠?
現代社會風氣開放,想圓場明星夢,路好像更廣、更容易了,孩子受明星吸引,想當練習生、模特兒,然而進入演藝圈有什麼門檻?合約怎麼簽,找經紀公司怎麼避免受騙?孩子拚事業,爸媽如何愛相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