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大人都無法忍受孩子說謊、不誠實,就怕孩子長大變壞。事實上,不論大人或孩子的世界,難免為顧全大局或怕對方難過,順應局勢說一些偏離事實的話。專家提醒,孩子學會說謊可能是因為大人的身教、言教中,常不自覺做了錯誤示範。
孩子為什麼要說謊?相信多數父母在百思不解之餘,除了傷心挫折,更氣憤不已,急著想糾正孩子。事實上,學齡前的孩子,分不清楚事實和想像,有些話語常出自孩子的幻想……專家建議,找機會以溫和的態度與語氣跟孩子交談,技巧地找出說謊原因,才是解決之道。
家裡唯一的孩子是無價之寶,打不得罵不得,但一味寵溺又會讓孩子驕傲自滿、目中無人,身為父母究竟該如何教導獨生子女修正惡習,並快樂成長?
常有家長反應:「獨生子女的受挫力似乎較低」,偶爾打破東西、考試粗心,大人還沒開罵,他就先哭出聲。專家建議,父母除了想方法增加獨生子女的視野與格局,也可從生活教育著手,提升孩子的生活應變力。
親子對話普遍不被重視,卻又深深影響親子關係與教養結果。您曾仔細審視與孩子的對話方式嗎?是讚美鼓勵還是恐嚇威脅?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機會,讓他從錯誤中學習成長。
孩子的學習不好,確實讓父母著急,然而,家長與孩子間的心靈距離,既不能太親密,也不能太疏離。若不能拉開彼此所需的距離,不但壓縮孩子的成長空間,也易造成其他負面影響。
當孩子還不懂得用「我很生氣」、「我很傷心」等語彙來表達情緒時,可能會用哭鬧、打人這些肢體行為表達不滿,常讓家長覺得很頭疼,自己小孩脾氣怎麼那麼差?台北市龍安國小老師王淑麗建議,家長應教導孩子以正確的方式宣洩情緒,也可使用一套改善孩子壞脾氣的方法。
當小孩任性起來,做爸媽的總是一個頭兩個大,有小孩不愛吃青菜,如果爸媽逼她吃,她就把青菜吐掉或是乾脆把飯碗打翻。專家建議,面對孩子這種行為,老師或家長一定要把守原則,先指導孩子做事情的原因和好處,並給予警惕。
爸媽們可能熟悉這樣的畫面,就算出門前已和小孩約法三章,他們看到喜歡的玩具,還是會無理取鬧、吵著要買。有的父母堅持到底,說不買就不買,但多數家長最後都會屈服在小孩的任性下……
小女生常玩的當公主遊戲,時常引發孩子的人際衝突及情緒問題,家長該如何在此情境中幫助孩子釐清問題,引導孩子自己到底要什麼,並與人好好溝通?專家建議父母和小孩可透過以下對話,發想解決的辦法。
農曆大年初一父母多會帶孩子到長輩家拜年,但孩子如果平時和長輩互動少,拿完紅包就想回家,父母如何教導孩子成為得體的客人?過年期間,孩子能做什麼事,度過充實又愉快的春節?
勞動工作者常因工作環境使身上帶有髒汙或散發異味,孩子在不明白的情況下,可能會心生排斥,當孩子因父母的職業自卑或被同學嘲笑時,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自我認同,培養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?
許多老一輩的長者有重男輕女的觀念,甚至認為「長孫最大」,假如小家庭因經濟考量,不得不和公婆同住屋簷下,當小孩抱怨爺奶偏心,父母該怎麼和孩子溝通,才能平息子女心中的委屈和不平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