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知孩子作弊了,許多家長第一時間常感到非常憤怒、焦慮,但如果家長一味地對孩子指責或拳腳相向,反而只會把孩子愈推愈遠,輔導老師建議,務必讓孩子明白,分數不會影響父母的愛。
大腦功能在20幾歲後,發育就到最高點,此後開始走下坡。但速度因人而異,關鍵就在於是否常做頭腦體操,而不是遺傳基因。現代人為了記更多事,長用手機等來輔助記憶,殊不知大腦是愈用愈靈活,如果太依賴這些工具,平時不讓大腦活動、活動,腦袋一旦「生鏽」,怨嘆過去記憶力多好也來不及了!
記憶力無關乎智慧,而關乎注意力是否集中。有些人要記憶大量事物,不免擔心用腦過度,是否會影響記性?專家舉例解釋,人就算一輩子都在讀書,也花不到人腦的10%,所以學不好、記不住,絕不是頭腦不好,而是方法不對。
不少人會感嘆,自己求學時能記住許多單字或課文,但現在小孩想學新事物,卻過目即忘,連老師交代的事,也總會遺漏1、2件......該怎麼做才能讓腦力與記憶力發揮小孩年紀應有的活躍?
因應防疫,110年大學指考延到7月28日至7月30日,高三畢業生在家裡準備大考,有些人因多了衝刺時間而鬆一口氣,但也有些考生因備戰階段延長,開始彈性疲乏、焦慮感油然而生。考生面對大考,緊張在所難免,但如果出現以下狀況,考生與家長就必須正視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。
因應國內疫情警戒升級,教育部宣布讓所有學生在家學習。為了防疫,改為視訊上課,少了老師直接管教,當家長看到小孩視訊上課時拖拖拉拉、易分心,寫作業也以拖待變,難免大發雷霆,鬧得不愉快收場。究竟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?哪些指令可能適得其反?